close

(中央社記者黃季寬台北特稿)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10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 (CPI)漲幅達到4.4%,創近兩年來新高。面對高通膨、人民幣升值、熱錢流入等紛至沓來的壓力,中國的財政金融政策正陷入多重兩難。



造成中國大陸通貨膨脹的因素複雜,主要可分為內外兩方面。

就內部而言,中國在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後,為提振經濟,大幅擴張信貸和投資,同時薪資在內的生產要素價格上漲,房地產全線飆高,都導致物價漲勢不停。

就外部而言,美國實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,龐大美元四處流竄,美元貶值提高進口成本,影響物價穩定。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盛來運11日說,美國新1輪貨幣寬鬆政策進一步推動了原材料和農產品價格,對中國物價走勢產生一定的影響。

面對高通膨的巨大壓力,中國人民銀行將於16日再次提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率0.5個百分點以收縮銀根,這是年內第5次調升存準率。然而,收縮銀根對中國經濟另有反向影響,因為這可能會導致經濟成長速度放緩。於是,就出現了中國政府一方面持續調高存準率,另一方面卻又大量投放信貸的矛盾。

中國人民銀行今天公佈,10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5877億元,外幣貸款增加59億美元;到10月底,本外幣貸款餘額比去年同期成長19.1%。同時,狹義貨幣(M1)和廣義貨幣 (M2)到10月底的餘額,分別比去年同期成長22.1%、19.3%,增幅也都比9月份高。

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研究員劉煜輝指出,11日公佈的信貸數據比市場預期多,目前已近7兆元,預計全年信貸投放在8兆元內。他指出,貨幣供應增速的反彈,與今年第3季信貸貨幣調控放鬆「分不開」,估計今年第3季中國人民銀行在公開市場投放資金超過9000億元。

統計顯示,自從金融危機爆發以來,中國累計新增人民幣貸款超過17兆元,貨幣供應規模也接近70兆元,中國已超過美國成為貨幣供應量第1大國。

這就是中國政府在控制通膨和維持成長間的兩難。

再從人民幣匯率而言,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11日再創匯改以來單日最大漲幅,以6.6242元兌1美元,較前一個交易日大幅走高208個基點。

造成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因素也不單純。一方面,中國經濟發展和巨額的外匯存底及貿易順差,勢必導致人民幣升值。另一方面,美國一直對人民幣升值施加壓力,期望借此提升美國商品進入中國的競爭力,扭轉雙邊貿易美國赤字太多的問題。

然而對於中國來說,人民幣升值固然可以部分抵消進口物價上漲壓力,但卻可能降低中國出口競爭力,打擊大陸企業,從而不利於維持經濟高成長和社會穩定,而包括就業在內的社會穩定,是攸關中國政局安定的重大問題。

同時,人民幣升值也可能吸引熱錢流入,尤其是美國推出量化寬鬆政策後,國際熱錢更是虎視眈眈,蠢蠢欲動。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5日就此表示,中國目前仍實行資本項目管制,將通過總量調控對沖熱錢,如果能將流入的短期資本放入「一個池子」,阻止其進入實體經濟,在宏觀上就可以減少資本異動對中國經濟的衝擊。但他也指出,對套利資金流動幾乎「防不勝防」,不可能完全杜絕。

因而,在人民幣升值問題上,中國政府面臨了另一個兩難局面。

至於提高人民幣存款利率,同樣令中國政府左右為難。這是因為升息固然有助於吸收流動性資金,達到抑制通膨、控制房地產泡沫化的效果。但是,升息也可能打擊股市,降溫經濟,更可能吸引套利熱錢。

這使得中國政府對於升息步步為營,時隔近3年才在今年10月19日上調存放款基準利率0.25個百分點。一般預料在通膨嚴重的情況下,中國今年很可能將再次升息,但這仍有待觀察。

因而在升息問題上,中國的謹慎反映又一個兩難。

如何妥善因應這些彼此糾結的經濟問題,對中國政府的確是考驗,經濟學者也莫衷一是,很難得出一致定論。

這就難怪盛來運說,全年物價漲幅控制在3%左右「必須付出更大努力」;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9日則表示,促進經濟強勁復甦仍是當前各國面臨的首要任務。

看來,如何增強經濟宏觀調控政策的「針對性和靈活性」,如何正確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與管理好通膨預期的關係,的確是中國政府煞費思量的問題。而究竟是維持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」,還是如某些經濟學家建議改為「穩健或中性的貨幣政策」,將是觀察中國財金政策走向的指標。991111

文章來源: 中央社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貸款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